遵循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

示范中心遵循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,定位为“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,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、综合素质高、知识结构合理、实践能力强、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都市型现代农林业发展需要的、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人才”。按照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(2010-2020)》要求,坚持能力为重,优化知识结构,丰富社会实践,强化能力培养,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、实践能力、创新能力。依据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对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,培养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亟需的复合应用型人才。依据学校办学定位的内在要求。示范中心将“立足首都、服务三农”作为使命和责任,突出都市型现代农业人才的培养特色,培养与都市型现代农业相关行业、产业发展的复合应用型专业人才。

坚持人才培养中心地位

健全工作体系,把准立德树人“大方向”。示范中心发挥学校具有的农科专业特色优势,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、道德教育、社会责任教育和农业文化传承创新贯穿于立德树人全过程,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、专业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。围绕“为谁培养人、培养什么样的人、怎样培养人”这个根本问题,先后组织教育观念大讨论,逐步强化广大教师的立德树人意识和学生的成材意识,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农林新人奠定思想基础。

推进“三全育人”,确保立德树人“无死角”。充分发挥课程、实践、文化、网络等工作的育人作用,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、文化知识教育、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,构建全员、全程、全方位的大思政育人体系,确保立德树人“无死角”。不断强化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,精心设计第二课堂素质教育计划,实施好思想引领、科技育人、实践育人和文化育人“四大育人工程”,促成学生全面发展。

加强制度建设

学校历任党政领导高度重视教学工作,坚持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不动摇,坚持本科教学的基础地位不动摇,始终把本科教育放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。准确把握国家和北京关于本科教育分类发展的形势要求,着力加强本科教学顶层设计,探索构建出都市型现代农林特色人才培养体系,形成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和成果。

坚持资源共享原则,推进科研实验室向本科生开放,出台《北京农学院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管理办法》,为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和本科生毕业论文(设计)的完成提供了坚实稳定的物质保障条件。教师更加注重科教融合,主动吸纳学生进入科研团队或实验室,鼓励指导学生自主性开展与都市农业相关的科技创新活动。

坚持“立足首都、服务三农、面向京津冀、辐射全国”,利用综合试验示范基地、教授工作站、产业扶贫工作站、“双百对接”和创新团队等服务窗口,组织带领本科生参与老师服务政府决策咨询、示范推广实用新技术新品种、科技帮扶低收入村脱贫等,将技术服务深入实践中。